近日,Intel正式發布了新一代至強W-3400、至強W-2400系列處理器,雖然是面向工作站,但也可以視為Intel三年來回歸發燒級市場,對標的自然是AMD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5000WX系列。
Intel的新旗艦是至強W9-3495X,Intel 7工藝,12代酷睿同款架構,56核心112線程,105MB三級緩存,基準頻率1.9GHz,單核睿頻4.6GHz,睿頻Max 3.0可達4.8GHz,熱設計功耗350W,支持八通道4TB DDR5-4800內存、112條PCIe 5.0通道,售價5889美元,約合人民幣4.05萬元。
AMD這邊的杠把子則是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5995WX,7nm工藝,Zen3架構,64核心128線程,32MB二級緩存,256MB三級緩存,基準頻率2.7GHz,加速4.5GHz,熱設計功耗280W,支持八通道DDR4-3200內存、128條PCIe 4.0通道,售價49999元人民幣。
近日,德國硬件玩家Der8auer受邀前往Intel超頻實驗室,體驗了一番至強W9-3495X。
搭配192GB DDR5-5600內存,它在GeekBench 5中跑出了單核心1600分、多核心53817分的好成績,全核頻率4.2GHz。
儀器檢測峰值功耗一度達到了恐怖的1097W!典型功耗沒那么夸張,但也有300-650W。
Der8auer自己的實驗室也搞到了一套,主板是華碩PRO W790,內存來自芝奇,CineBench R23多核心跑分達到了70079,突破7萬大關,全核頻率2.9GHz。
功耗也不低,達到516W。
相比之下,撕裂者PRO 5995WX CineBench R23多核跑分可以超過7.1萬分,Intel在少了8個核心16個線程的情況下已經非常接近,相當不易。
5995WX超頻后可以跑到11多萬分,就看3495X能解鎖到什么程度了,只是默頻功耗就這么高了,再超頻還能不能壓住不太好說。
另外,AMD下一代撕裂者將升級到Zen4架構,多做到96核心192線程,而這個規格的服務器級霄龍9645已經跑過CineBench R23,頻率殘血的工程樣品就能達到11.5萬分。
說到霄龍,再來聊聊AMD的一些變化。
2023年對半導體公司來說依然是寒冷的一年,PC銷量還會下滑,AMD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年PC銷量會從去年的2.9億減少到2.6億,所以AMD今年的重點從PC市場變成了EPYC霄龍處理器市場。
EPYC所在的服務器/數據中心市場是AMD這兩年的搖錢樹,業績一直在增長,利潤率也遠高于PC處理器,去年底還發布了5nm Zen4架構的EYPC 9004系列處理器,代號 Genoa熱那亞,CPU核心數從上代的64核提升到了96核。
前不久的性能泄露中,EPYC 9654處理器在頻率殘血的情況下,性能比上代64核心的霄龍7773X/7763高了大約17%,對比Intel兩顆56核心至強鉑金8480+組成的112核心雙路系統,更是高了幾乎70%!
然而今年的大環境下,96核EPYC也帶不動了,行業內消息人士@手機晶片達人爆料稱,AMD砍單了,第二季度的30K 5nm熱那亞處理器沒了,也就是3萬片5nm晶圓。
這個晶圓數量可不低,Zen4的每個CCD核心面積大約是72mm2,低配置也是4個CCD起,大約300mm2,每片晶圓少說也能生產一兩百顆處理器,所以這次砍單的芯片量相當大,影響不小。
總之,2023年日子不太好過,尤其是上半年,業界預期下半年有所反彈,廠商也只能熬到那時候再說了。
臺積電在去年12月29日宣布量產3nm工藝,雖然比三星的3nm量產晚了半年,但是臺積電的優勢在于有大客戶加持,光是蘋果一家就足夠改變3nm格局。
即便當前PC市場的需求下滑,蘋果的3nm芯片似乎不受多大影響,digitimes新報道中稱臺積電3nm比預期表現更好,蘋果則首批包圓了3nm產能,其他廠商還要靠后。
臺積電當前量產的3nm實際上是代的N3工藝,成本比較高,只有蘋果用得上倒也正常,其他廠商要等成本效益更好的二代3nm工藝N3E。
蘋果之后會有高通、聯發科等手機芯片廠商跟進3nm,Intel的計劃已經推遲,至少要到2024年Q4季度,會用在代號Arrow Lake的處理器上,3nm工藝主要用于制造GFX圖形模塊。
在此之前,Intel會在14代酷睿Meteor Lake上使用臺積電5nm工藝制造的圖形模塊。
Arrow Lake被認為是15代酷睿,架構大改,而且CPU部分會用上20A工藝,2024年問世。
架構方面,Arrow Lake的CPU會升級Lion Cove微內核,IPC性能相比Golden Cove有雙位數的提升,也就是超過10%以上。
GPU單元則會受益于3nm工藝,規模大增,可達320組Xe單元,相當于2560個流處理器單元,遠高于當前酷睿的96組Xe單元,性能媲美獨顯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