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電腦|昆明電腦|電腦批發|it行業聯盟|云南CPU行情|昆明AMD銳龍CPU
今年年初的CES 2025上,AMD繼去年“最強游戲處理器”銳龍7 9800X3D之后,又帶來了全新的銳龍9 9950X3D,更多的核心數量、更高的頻率以及獨具創新的超大3D V-Cache緩存,讓它能夠為游戲玩家和內容創作者提供更好的體驗。
最近我也是拿到了這顆備受關注的旗艦處理器,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它在游戲和創作方面的表現究竟如何?相比于友商的旗艦型號是否有優勢?
參數規格
首先還是來看看銳龍9 9950X3D的參數規格,它擁有16顆Zen 5架構核心,16核32線程,最高加速頻率可達5.7GHz,與非X3D版本保持一致,采用了第二代AMD 3D V-Cache緩存技術,擁有16MB二級緩存、64MB三級緩存以及64MB 3D V-Cache緩存,共144MB緩存,TDP為170W。
而且它使用過的第二代AMD 3D V-Cache技術,將Zen 5 CCD與3D V-Cache的位置互換,讓CPU核心與頂蓋直接接觸,核心產生的熱量可快速傳導至散熱器,避免長時間高負載導致的積熱問題,更好的釋放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AMD銳龍9 9950X3D采用的是AM5接口設計,兼容現有所有的AMD 600/800系主板,對于追求功能和配置的發燒友來講,X870/870E是最值得考慮的,而對于追求性價比的主流玩家來講,B650這樣的老主板在更新完BIOS之后同樣也能用。而且,AMD還承諾AM5接口將會至少支持到2027年,后續依然有著不錯的升級空間。
測試平臺
在正式開始測試前,還是簡單介紹下測試平臺,主板這塊我們使用的是來自華擎的X870E TaiChi,主體為黑色,覆蓋了大面積的鋁合金散熱器,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它采用24+2+1相供電設計,雙8Pin的CPU供電,輕松滿足銳龍9 9950X3D的供電需求。
內存這塊用的是來自芝奇的幻光戟Z5 NEO RGB內存(16GB*2),時序為C28,頻率為6000MHz,支持EXPO內存自動超頻。
顯卡這邊,我們使用了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5090D Advanced OC顯卡,擁有32GB GDDR7超大顯存,同時OC之后的頻率為2512MHz,性能非常出色。
其它配置就不多贅述了,如下表:
作為對比,我們這邊還在相同的環境下,測試了友商的旗艦處理器酷睿i9-14900K和酷睿Ultra 9 285K,前者為24核心32線程,性能核最高睿頻可達6.0GHz,能效核最高睿頻頻率為4.4GHz,36MB的三級緩存;后者則擁有8顆性能核和16顆能效核,核心數量與前代保持一致,但此次并不支持超線程,所以總共是24核24線程,性能核基礎頻率為3.7GHz,最高睿頻頻率5.5GHz,睿頻Max 3.0頻率5.6GHz,TVB頻率5.7GHz,三級緩存為36MB。
游戲測試
憑借其獨特的3D V-Cache技術和出色的架構設計,X3D處理器在游戲這塊一直都有著非常出眾的表現,所以下面我們就先來進入大家非常關心的游戲測試環節。
這里選擇了幾款熱門的網絡游戲以及多款大型單機游戲分別就進行測試,為避免顯卡瓶頸,測試均使用1080P分辨率。先來看《CS 2》、《DOTA 2》、《永劫無間》三款熱門網游的測試結果:
網游可以說是X3D處理器的優勢項目,銳龍9 9950X3D的表現可謂是“一騎絕塵”,全面領先于兩個對手,差距最大的是《DOTA2》,領先酷睿i9-14900K達到了59%,三款游戲的平均領先幅度約為32%;領先酷睿Ultra 9 285K則更多一些,《DOTA2》達到了約85%,平均領先幅度達到了45%。
除了平均幀率的領先外,銳龍9 9950X3D在1%Low幀,也就是1%最低幀率的平均值這塊同樣是全面領先。
1%Low幀反映了游戲在最低幀率時的表現,它對于評估游戲的整體穩定性和用戶體驗非常重要,有時候雖然平均幀率比較高,但1%Low幀偏低,同樣會影響游戲的流暢度。
銳龍9 9950X3D所使用的3D V-Cache技術,通過3D堆疊技術,將更多的緩存直接放置在核心密集的區域,從而減少了數據傳輸的延遲,讓處理器能夠更快的處理游戲中的復雜計算任務,從而提升1% Low幀的表現。簡單來說,1%Low決定著游流暢度的下限,它越高就說明在運行游戲時的穩定性更為出色。
接下來是大型單機游戲,包含《黑神話:悟空》、《賽博朋克2077》、《全面戰爭:三國》、《消逝的光芒2》以及《古墓麗影:暗影》等游戲,測試成績如下:
相比于網游,單機游戲對于顯卡的需求更大了一些,所以領先幅度沒有上面那么大了,但銳龍9 9950X3D依舊保持著全面領先。與酷睿i9-14900K相比,它最大的領先幅度達到了21%,平均領先約為8%。而對比酷睿Ultra 9 285K,最大領先達到了超30%,平均領先約為18%。
另外,在Bios里還有X3D游戲模式,開啟后會禁用沒有3D V-Cache的那顆CCD,消除雙CCD之間的延遲問題,并關閉超線程(SMT)功能,此時這顆銳龍9 9950X3D就相當于一顆頻率更高且只有8核心8線程的銳龍7 9800X3D。我這里也測試了幾款游戲,結果如下:
多數游戲的幀率都對比開啟前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也有部分游戲出現了小幅度的下滑。大家可以開啟后,測試下自己玩的游戲是否有提升,然后根據需求決定是否開啟。不過,每次開關都需要在BIOS中選擇,稍顯有點麻煩。
從上面的測試結果來看,憑借著3D V-Cache技術的加持,銳龍9 9950X3D無論是在網游 ,還是大型單機游戲中,都展現出了非常強大的實力,明顯領先于友商的旗艦型號。
理論性能
看完了游戲測試,這里也簡單看看理論性能這塊,測試結果如下:
銳龍9 9950X3D小幅領先于酷睿i9-14900K,略微落后于酷睿Ultra 9 285K,差距都不算大。
針對游戲性能的CPU Profile測試結果如下:
結果也差不多,銳龍9 9950X3D的成績介于兩款酷睿處理器之間。
結合上面的游戲測試結果來看,事實證明,理論性能強,并不代表游戲體驗一定出色。
生產辦公
當然,除了玩游戲外,PC還是不少用戶的生產力工具,幫助它們應對各種工作需求,不僅有網頁瀏覽、文檔編輯的輕負載需求,還有圖片處理、視頻編輯以及3D建模等高負載需求。此前這塊一致都是酷睿處理器更為擅長的領域,所以我們也來看看,這顆X3D旗艦處理器在辦公生產方面的表現如何。首先是日常辦公經常會用到的Office這套,結果如下:
兩款酷睿處理器依舊保持著不錯的水準,銳龍9 9950X3D同樣表現出色,各個項目互有勝互,但差距都比較小。
內容創作這邊,UL Procyon照片編輯測試和UL Procyon視頻編輯,涉及到Photoshop和Lightroom以及Premiere Pro,結果如下:
銳龍9 9950X3D在圖片處理這塊小幅度領先于兩款酷睿處理器,視頻編輯則與酷睿i9-14900K基本持平,小幅領先于酷睿Ultra 9 285K。
最后來看看3D渲染這塊,使用的是基于3D設計渲染軟件Blender Cycles的Blender Benchmark,結果如下:
銳龍9 9950X3D在三項渲染測試中都領先于酷睿i9-14900K,一直表現不太好的酷睿Ultra 9 285K在這項測試中的表現還不錯。
除了游戲外,銳龍9 9950X3D在生產辦公方面同樣展現出了非常強大的實力,已經與酷睿處理器持平甚至在部分場景實現了超越。
評測總結
作為銳龍9000系列中最為頂級的產品,銳龍9 9950X3D可謂是一款全能旗艦處理器,在游戲性能和生產辦公方面都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
它的推出標志著AMD在桌面處理器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利用創新的3D V-Cache技術,通過堆疊式三級緩存(L3 Cache)大幅增加緩存容量,顯著降低游戲中的內存延遲,提升游戲的幀率和穩定性,對于依賴緩存的游戲(如電競類、開放世界游戲)尤為明顯。
同時,16核32線程的配置使其在內容創作、3D渲染、視頻編輯等重度多線程任務中表現出色,追平甚至超越了友商的旗艦型號。不僅僅是游戲玩家的終極選擇,還是內容創作者的生產力利器,很好的契合了高端用戶全都要的使用需求。
可以說,銳龍9 9950X3D不僅是一款產品,更是AMD技術實力的集中體現,它通過性能顛覆、技術創新、市場重塑和用戶選擇的重構,改變了高端桌面處理器的競爭格局,對于用戶而言,它是一個“我全都要”的選擇;對于行業而言,這是一次技術范式的革新。它的出現不僅重塑了游戲與生產力的天花板,對于市場格局、技術方向和用戶選擇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銳龍9 9950X3D憑借 3D V-Cache技術、16核 32線程的強大性能以及出色的能效比,成為了目前高端桌面處理器市場中的標桿之作。無論是追求極致性能的游戲玩家或是頻繁使用專業軟件的內容創作者,或是想要游戲和生產力兼得的用戶,銳龍9 9950X3D無疑是當前最值得考慮的處理器之一。
AMD處理器CPU云南總代理 | 散片 | 原盒 |
AMD 速龍X4 950 3.5G 4核處理器 | 145 | |
AMD 速龍 220GE 3.4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70 | |
AMD 速龍 240GE 3.5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90 | |
AMD 速龍 300GE 3.4G 雙核 4線程 (支持集顯) | 170 | |
AMD 速龍 320GE 3.5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99 | |
AMD 銳龍A6-8500E 3.7GHZ 雙核四線程 | 110 | |
AMD APU A6 9500E 3.0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129 | |
AMD APU A8 9600 3.1G 4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180 | |
AMD APU A12 8800 3.7G 4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99 | |
AMD APU A12 9800 3.1G 4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355 | |
AMD 速龍 3000G 3.5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20 | 330 |
AMD 速龍 3125GE 3.4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80 | |
AMD 銳龍R3-3200G(散片) 3.3G 四核四線程AM4 | 349 | |
AMD 銳龍 R3 1300X 3.5G 4核 4線程 | 225 | |
AMD 銳龍R7-2700X(散片) 3.2G 八核十六線程 AM4 | 630 | |
AMD 銳龍R9 3900XT(散片)3.8G 十二核心二十四線程 | 1799 | |
AMD 銳龍 R9 3950X 3.5G 16核 32線程 | 2260 | |
AMD 銳龍R5-3400G(散片) 3.7GHz 四核心八線程 | 399 | |
AMD 銳龍R5 PRO-4650G(散片) 3.7GHz 6核心12線程 | 590 | |
AMD 銳龍R5 PRO 4655G(散片) 3.7GHz 六核心十二線程 | 645 | |
AMD 銳龍 R7 4750GE 3.1G 8核 16線程(支持集顯) | 780 | |
AMD 銳龍 R5 5600GT 3.6G 6核 12線程 新品 | 745 | 780 |
AMD 銳龍 R7 5700G 3.8GHz 8核 16線程(核顯R7) | 840 | 960 |
AMD 銳龍 R5 4500 3.6G 6核12線程 | 355 | 375 |
AMD 銳龍 R5 5500 3.6G 6核 12線程 | 410 | 510 |
AMD 銳龍 R5 5600 3.5G 6核 12線程 | 560 | 580 |
AMD 銳龍 R5 5600X 3.7G 6核 12線程 | 595 | |
AMD 銳龍 R7 5700X 3.4G 8核 16線程 | 755 | 835 |
AMD 銳龍 R7 5800 3.4G 8核 16線程 | 1255 | |
AMD 銳龍 R7 5800X 3.8G 8核 16線程 | 1310 | |
AMD 銳龍 R7 5800X3D 3.4G 8核 16線程 | 1910 | |
AMD 銳龍 R9 5900 3.0G 12核 24線程 | 1585 | |
AMD 銳龍R9-5900X 3.4GHz 12核心24線程AM4 | 1620 | |
AMD 銳龍 R9 5950X 3.4G 16核 32線程 | 2820 | |
AMD 銳龍R5 7400F 3.7G 6核心十二線程 | 810 | |
AMD 銳龍R5-7500G 3.55GHz 六核心十二線程(支持集顯) | 835 | |
AMD 銳龍 R5 7500F 3.7G 6核 12線程 | 895 | 950 |
AMD 銳龍 R5 7600 3.8G 6核 12線程(支持集顯) | 1099 | 1210 |
AMD 銳龍 R5 7600X 4.7G 6核 12線程(支持集顯) | 1230 | 1285 |
AMD 銳龍 R7 7700 3.8G 8核 16線程(支持集顯) | 1280 | |
AMD 銳龍 R7 7700X 4.5G 8核 16線程(支持集顯) | 1599 | |
AMD 銳龍 R7 7800X3D 4.2G 8核 16線程(支持集顯) | 2485 | 2799 |
AMD 銳龍 R9 7900X 4.7G 12核 24線程(支持集顯) | 2330 | 2460 |
AMD 銳龍R9-7950X 4.5GHz 十六核三十二線程AM5 | 3250 | |
AMD 銳龍 R9 7950X3D 4.2G 16核 32線程(支持集顯) | 4280 | |
AMD 銳龍 R5 8500G 3.5G 6核 12線程 | 885 | 1150 |
AMD 銳龍 R5 8600G 4.3G 6核 12線程 | 1130 | 1260 |
AMD 銳龍 R7 8700G 4.2G 8核 16線程 | 1860 | 1995 |
AMD R5-9600X 4.7GHz 6核12線 38M | 1355 | 1490 |
AMD R7-9700X 4.5GHz 8核 16線40M | 1820 | 1890 |
AMD 銳龍 R7-9800X3D 5.2GHZ 八核十六線程 | 3685 | 3990 |
AMD 銳龍R9-9900X3D 4.4GHZ 十二核心二十四線程 | 4150 | 4220 |
AMD R9 9900X 4. 4GHz 12核 24線 76M | 2760 | 2850 |
AMD R9-9950X 4.3GHz 16核 32線 80M | 3850 | 4090 |
AMD R9-9950X3D 4.3GHz 16核 32線程 | 4850 | 5200 |
AMD 線程撕裂者 1900X 3.8G 8核 16線程 | 225 | |
AMD 線程撕裂者 2920X 3.5G 12核 24線程 | 725 | |
AMD 線程撕裂者 2970WX 3.0G 24核 48線程 | 4200 | |
AMD 線程撕裂者 3960X 3.8G 24核 48線程 | 電詢 | |
AMD 線程撕裂者 3965WX 3.0G 64核 128線程 | 19999 | |
AMD 線程撕裂者 3975WX 3.0G 64核 128線程 | 29999 | |
AMD 線程撕裂者 3985WX 3.0G 64核 128線程 | 57999 | |
AMD 線程撕裂者 3995WX 3.0G 64核 128線程 | 78999 | |
AMD 霄龍 7302 3.0G 16核 32線程 | 8999 | |
ADM 霄龍 7601 2.2G 32核64線程 | 9500 | |
關注卓興AMD:http://www.ynit888.com/List/index?title=AM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