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電腦|昆明電腦|電腦批發|it行業聯盟|云南主板行情|昆明華碩主板
?【前言:AMD的家用Zen5處理器“終極形態”】
自從去年秋季AMD發布Zen5架構處理器以來,我們三易生活就已經測試過多款基于這一架構的桌面CPU。在它們之中,既有甜品優選的銳龍5 9600X、銳龍7 9700X,也有適合“干活”的銳龍9 9900X,當然也包括專為玩家打造的“游戲神U”銳龍7 9800X3D。

當然,熟悉AMD旗下產品線的朋友們都知道,這些都還沒有達到本世代消費級CPU的“極致”。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三易生活要來測測銳龍9 9950X3D的原因。

這既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好奇心,同時也更是為了回答部分發燒友玩家關心的話題,那就是對于既想追求頂級游戲體驗、又要兼顧生產力場景的用戶來說,目前“家用Zen5處理器”中擁有著最多核心數量與最大緩存加持的9950X3D,能否成為那個不需要糾結的“終極之選”。
【產品解析:全16大核+超大緩存,而且還能超頻】
由于我們此前已經做過多款AMD Zen5處理器的評測,所以對于Zen5架構的那些變化,比如雙路AVX-512之類的特性這次便不再贅述。不過關于銳龍9 9950X3D與同世代其他Zen5處理器之間的一些差異,還是要講一講的。

如果大家熟悉過往的AMD X3D處理器產品線就會發現,9950X3D與以往相比有兩個很大的不同之處。

首先,是它此次的主頻首次與“非X3D”的銳龍9 9950X完全一致,不再出現以往“X3D處理器”主頻有所降低的現象。很顯然,這與Zen5世代X3D處理器不再將V-Cache放在CPU晶圓的上方,而是通過硅穿孔技術將CPU與緩存“上下倒置”,從而解決了以往X3D處理器晶圓積熱問題有著重要的關系。

其次,在以往的X3D處理器上,AMD不僅會限制CPU的頻率,同時還會對TDP也做出更加嚴格的限定。比如前代的7950X3D就只有120W TDP,遠低于同期的“標準版”7950X,同時AMD也限制住了這些早期X3D處理器的超頻能力。從結果來說,這顯然就降低了X3D處理器的單核性能爆發“潛力”。

然而到了9950X3D上,它這次不僅主頻與非X3D型號完全一致,甚至TDP也沒有“縮水”,而且還首次解鎖了進一步的核心超頻能力。但進一步考慮到額外的V-Cache晶圓本身就一定會帶來更高的功耗時,這就意味著要么之前9950X的170W TDP是為超頻留了許多余量,要么就是9950X3D大概率進一步精選了核心,從而可以工作在更低的電壓下。
換句話說,它有可能源于體質更好的CPU顆粒。而這對于追求極致性能的玩家來說,顯然會成為又一個吸引他們的賣點。
【測試平臺:一切都是最強搭配,性能不留遺憾】
考慮到銳龍9 9950X3D橫跨“游戲”和“生產力”的定位,此次我們也理所當然地為其準備了一套基于旗艦X870E主板、雙通道低延遲內存、PCIE5.0 SSD,RTX5090D顯卡,以及360水冷和鈦金電源的“頂級萬能配置”。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考慮到Zen5處理器這次的內存控制器分頻點是3000MHz,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使用超過6000MHz的內存,就會使得內存控制器頻率減半,從而可能反而增大內存延遲。所以在目前暫時弄不到10000MHz以上超高頻內存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了一套芝奇的6000MHz CL28低延遲內存,以求更貼近游戲所需的低延遲內存表現。

此外,由于銳龍9 9950X3D和以往的其他16核“X3D處理器”一樣,都使用了1IOD+2CCD構型,同時只有其中一個CCD帶有V-Cache緩存。所以這也意味著,對于某些極其依賴緩存性能、同時對多核優化并不太好的游戲(比如一些比較老的FPS)來說,使用進程核心分配工具將游戲進程“鎖”在有V-Cache的那一個CCD的物理核心上,可能會帶來額外的幀率表現加成。

當然,對于大多數玩家和內容創作者來說,是不需要這么“折騰”的。一方面是因為最新版的Windows 11系統,以及最新的AMD主板驅動,就已經內含了對Zen5 X3D處理器的調度優化策略。另一方面,近年來的很多新游戲本身也完全可以“吃到”8核心以上的性能加成。所以直接讓游戲“識別”到16核心的完整規格,不一定是什么壞事。
【【【基準測試:CPU跑分不占優,但顯卡性能釋放明顯更強】】】
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基準測試環節。

首先,我們先用CPU-Z來“驗明正身”??梢钥吹?,銳龍9 9950X3D擁有16核、32線程,它的默認最大主頻為5750MHz,但默認情況下會自動調整,因此并不會固定跑滿頻率。除此之外,雖然嚴格來說96MB的V-Cache緩存并不集成在CPU的內部,但AMD在其處理邏輯上卻選擇了使其與原本32MB的三級緩存“一體化”,而非將其視為第四級緩存。

那么這帶來了什么影響呢?我們原本預測速度較慢的V-Cache緩存,可能會“拖累”整體三級緩存的速度、或者增加其延遲。但實測結果表明,除了讀取帶寬比不帶額外緩存的CPU略低之外,銳龍9 9950X3D的三級緩存寫入、拷貝帶寬和延遲表現甚至都要競品的旗艦處理器更好。
這可能是因為雙CCD設計帶來了類似于“雙路處理器”的帶寬翻倍效果所致,但也從側面表明,AMD的V-Cache設計在歷經三代的演化之后,如今已相當成熟了。


而且將V-Cache劃分為三級、而非四級緩存的設計,就意味著它無需額外適配就能在更多的軟件里被直接調用。從結果來說,它顯著增加了銳龍9 9950X3D的指令命中率。


在針對CPU本身渲染性能的測試中,與競品相比銳龍9 9950X3D似乎并沒有占到什么優勢,這大概率與它相對較少的物理核心數量相關。

但如果考察的是搭配相同顯卡時,顯卡的圖形性能跑分,那么結果就“逆轉”過來了??梢钥吹?,在總計5項跑分對比中,銳龍9 9950X3D有4個項目都表現出,它能夠發揮出RTX5090D更高的性能潛力。特別是在光追測試和DX11 4K分辨率的測試項目中,銳龍9 9950X3D的領先優勢更是達到了近10%的水平。
【游戲實測:X3D旗艦碾壓式領先,堪稱性能王者】
可以說,從基準跑分的部分就已經能大致感受到,銳龍9 9950X3D大概率會是一款在理論跑分上看似不驚人、但實際游戲表現會帶來驚喜的旗艦CPU了。既然如此,那么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游戲測試環節。



我們先測了三款網絡游戲。眾所周知的是,網游相比于單機大作對于顯卡的壓力往往沒那么大,但它們更能夠體現不同CPU以及內存子系統之間的差異。
不出意外,銳龍9 9950X3D在這三款網游中的表現均大幅優于競品。尤其是在《漫威爭鋒》中,這種優勢最高達到了接近100%,令人十分驚訝。這似乎也說明,相比于競品,9950X3D更好地發揮出了RTX5090D的性能,而不是成為后者的瓶頸。




接下來,我們測了四款中高畫質的單機游戲??梢钥吹皆凇稒C戰傭兵》當中,兩個平臺的性能都遠超了游戲所需,因此沒有明顯的幀率差異。但在另外三款單機大作中,9950X3D再次表現出了碾壓式的性能優勢。尤其是在“最高幀”和“最低幀”這兩個關鍵指標上領先幅度巨大。
這表明它可以更好地防止游戲中的幀率陡降和微小卡頓現象,從而在需要精細操作的游戲中提供更大的優勢。



當然,我們這次的測試也少不了大家喜聞樂見的《賽博朋克2077》和《黑神話·悟空》。在這兩款游戲中,即便是RTX5090D的性能也可以被充分“榨干”。但也正因為它們對GPU的壓力實在是太大,所以哪怕X3D處理器的大緩存依舊可以帶來額外的性能加成,但9950X3D在這兩款3A大作中的領先幅度,便不似網游或此前的其他單機游戲那么大了。
【總結:X3D技術的終極演繹,發燒級玩家不二選擇】
總的來說,作為目前“家用消費級”PC處理器里大核數量最多、緩存容量最高的型號,銳龍9 9950X3D毫無疑問證明了其在極致游戲場景下的“無敵”地位。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同樣是X3D處理器,之前的9800X3D打游戲也很強,為什么不選它呢?

不得不說,即便是與9800X3D相比,9950X3D的優勢依然十分巨大。一方面,這是因為目前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游戲針對8核以上的平臺做優化,另一方面對于專業級的玩家而言,9950X3D的核心數量優勢也就意味著它可以更好地兼顧“邊游戲邊直播”、或是用于不打游戲時的高階生產力場景,比如在AI推理應用里,16核32線程的9950X3D所能提供的算力余裕,顯然就非6核、8核處理器可比。

最為重要的是,即便AMD銳龍9 9950X3D客觀上已經擁有了無敵的性能、但它依然與其他的Zen5 CPU一樣,即便在上代的600系主板上也能獲得完整的微碼和超頻支持。更不要說其所使用的AM5接口,已經被官方確認至少還可以延續到下一代的平臺上。
換句話說,對于9950X3D的用戶而言,他們得到的不只是這個世代的最強家用游戲和生產力性能,同時甚至還有同級別里難有對手的性價比與更低的升級成本。
AMD處理器CPU云南總代理 | 散片 | 原盒 |
AMD 速龍X4 950 3.5G 4核處理器 | 119 | |
AMD 速龍 220GE 3.4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50 | |
AMD 速龍 240GE 3.5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60 | |
AMD 速龍 300GE 3.4G 雙核 4線程 (支持集顯) | 145 | |
AMD 速龍 320GE 3.5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69 | |
AMD 銳龍A6-8500E 3.7GHZ 雙核四線程 | 80 | |
AMD APU A6 9500E 3.0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85 | |
AMD APU A8 9600 3.1G 4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160 | |
AMD APU A12 8800 3.7G 4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69 | |
AMD APU A12 9800 3.1G 4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329 | |
AMD 速龍 3000G 3.5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199 | 299 |
AMD 速龍 3125GE 3.4G 雙核 4線程(支持集顯) | 260 | |
AMD 銳龍R3-3200G(散片) 3.3G 四核四線程AM4 | 315 | |
AMD 銳龍 R3 1300X 3.5G 4核 4線程 | 199 | |
AMD 銳龍R7-2700X(散片) 3.2G 八核十六線程 AM4 | 610 | |
AMD 銳龍R9 3900XT(散片)3.8G 十二核心二十四線程 | 1760 | |
AMD 銳龍 R9 3950X 3.5G 16核 32線程 | 2200 | |
AMD 銳龍R5-3400G(散片) 3.7GHz 四核心八線程 | 385 | |
AMD 銳龍R5 PRO-4650G(散片) 3.7GHz 6核心12線程 | 560 | |
AMD 銳龍R5 PRO 4655G(散片) 3.7GHz 六核心十二線程 | 645 | |
AMD 銳龍 R7 4750GE 3.1G 8核 16線程(支持集顯) | 950 | |
AMD 銳龍 R5 5500GT 3.6G 6核 12線程 新品 | 680 | |
AMD 銳龍 R5 5600GT 3.6G 6核 12線程 新品 | 740 | 775 |
AMD 銳龍 R7 5700G 3.8GHz 8核 16線程(核顯R7) | 835 | 875 |
AMD 銳龍 R5 4500 3.6G 6核12線程 | 320 | 370 |
AMD 銳龍 R5 5500 3.6G 6核 12線程 | 400 | 425 |
AMD 銳龍 R5 5600 3.5G 6核 12線程 | 540 | 575 |
AMD 銳龍 R5 5600X 3.7G 6核 12線程 | 585 | |
AMD 銳龍 R7 5700X 3.4G 8核 16線程 | 735 | 775 |
AMD 銳龍 R7 5800 3.4G 8核 16線程 | 1220 | |
AMD 銳龍 R7 5800X 3.8G 8核 16線程 | 1280 | |
AMD 銳龍 R7 5800X3D 3.4G 8核 16線程 | 1820 | |
AMD 銳龍 R9 5900 3.0G 12核 24線程 | 1560 | |
AMD 銳龍R9-5900X 3.4GHz 12核心24線程AM4 | 1590 | |
AMD 銳龍 R9 5950X 3.4G 16核 32線程 | 2790 | |
AMD 銳龍R5 7400F 3.7G 6核心十二線程 | 805 | |
AMD 銳龍R5-7500G 3.55GHz 六核心十二線程(支持集顯) | 960 | |
AMD 銳龍 R5 7500F 3.7G 6核 12線程 | 885 | 945 |
AMD 銳龍 R5 7600 3.8G 6核 12線程(支持集顯) | 1055 | 1170 |
AMD 銳龍 R5 7600X 4.7G 6核 12線程(支持集顯) | 1185 | 1195 |
AMD 銳龍 R7 7700 3.8G 8核 16線程(支持集顯) | 1195 | |
AMD 銳龍 R7 7700X 4.5G 8核 16線程(支持集顯) | 1510 | |
AMD 銳龍 R7 7800X3D 4.2G 8核 16線程(支持集顯) | 2385 | 3000 |
AMD 銳龍 R9 7900X 4.7G 12核 24線程(支持集顯) | 2265 | 2270 |
AMD 銳龍R9-7950X 4.5GHz 十六核三十二線程AM5 | 3080 | |
AMD 銳龍 R9 7950X3D 4.2G 16核 32線程(支持集顯) | 4050 | |
AMD 銳龍 R5 8500G 3.5G 6核 12線程 | 865 | 935 |
AMD 銳龍 R5 8600G 4.3G 6核 12線程 | 1085 | 1135 |
AMD 銳龍 R7 8700G 4.2G 8核 16線程 | 1635 | 1735 |
AMD R5-9600X 4.7GHz 6核12線 38M | 1240 | 1355 |
AMD R7-9700X 4.5GHz 8核 16線40M | 1790 | 1955 |
AMD 銳龍 R7-9800X3D 5.2GHZ 八核十六線程 板U搭配更優惠 | 3585 | 3925 |
AMD 銳龍R9-9900X3D 4.4GHZ 十二核心二十四線程 | 4110 | 4210 |
AMD R9 9900X 4. 4GHz 12核 24線 76M | 2585 | 2785 |
AMD R9-9950X 4.3GHz 16核 32線 80M | 3785 | 4050 |
AMD R9-9950X3D 4.3GHz 16核 32線程 | 4755 | 6450 |
AMD 線程撕裂者 1900X 3.8G 8核 16線程 | 225 | |
AMD 線程撕裂者 2920X 3.5G 12核 24線程 | 725 | |
AMD 線程撕裂者 2970WX 3.0G 24核 48線程 | 4200 | |
AMD 線程撕裂者 3960X 3.8G 24核 48線程 | 電詢 | |
AMD 線程撕裂者 3965WX 3.0G 64核 128線程 | 19999 | |
AMD 線程撕裂者 3975WX 3.0G 64核 128線程 | 29999 | |
AMD 線程撕裂者 3985WX 3.0G 64核 128線程 | 57999 | |
AMD 線程撕裂者 3995WX 3.0G 64核 128線程 | 78999 | |
AMD 霄龍 7302 3.0G 16核 32線程 | 8999 | |
ADM 霄龍 7601 2.2G 32核64線程 | 9500 | |
關注卓興AMD:http://www.ynit888.com/List/index/class_id/42854/class_id/4285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