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熟悉DIY硬件的朋友都能明白,從命名來看8700G就是第八代的AMD APU。和Intel喜歡硬塞核顯不一樣,過往AMD的CPU是不帶核顯的,直到第七代AMD 7000系列才改變。而APU就是AMD帶核顯的CPU,由于AMD的GPU底子比較厚,所帶的核顯也是更強大的。
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還內置了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構成的Ryzen AI引擎,其中NPU算力可提供16 TFLOPs,CPU整體和移動端的旗艦銳龍9 9 8945HS一樣最高可達到39 TFLOPs。銳龍5 8500G和銳龍3 8300G這兩個型號就沒有NPU單元了,內核采用特殊的Zen 4與Zen 4c混合架構設計。

銳龍7 8700G本體,熟悉的“八爪魚”頂蓋造型設計,八核十六線程純大核規格,基礎頻率為4.2Ghz,Boost最高頻率為5.1Ghz,L2+L3緩存總計24MB,可見APU緩存設計都不會很大,結合頻率方面和銳龍7000系列家族都是刻意拉開差距。
與同為Zen4架構的銳龍7000系列桌面版相比,銳龍8000G系列的CPU主頻明顯低了一些,同時L3緩存也小了一半。但與此同時,它集成的RDNA3核顯架構上比7000系桌面版領先整整一代,規格更是最多大了6倍,主頻也高得多。僅從數據上來看,8000G系列集成的圖形性能比7000系桌面版可高出近18倍之多,而且銳龍8000G系列全系不支持PCIE5.0標準,無法與7000系桌面版那樣發揮最新PCIE5.0 SSD的性能。
不過,相信大家更加關心的是GPU性能吧。


從基準測試來看AMD銳龍7 8700G所搭載的AMD Radeon 780M顯卡,性能是英特爾酷睿i9-14900K核顯的4倍左右,并且性能同樣明顯領先GTX 1650和GTX 1050Ti,綜合表現堪比入門級獨顯。

3A大作的話,1080P分辨率,中特效,開FSR的話還是能玩的。至于電競FPS超200幀又或者特效往死里開就別想了。
從測試來看,架構到頻率以及內置的GPU都不俗,8700G成為熱門都是必然。
AMD 8700G基于zen4結構,同樣適用于AM5接口的主板。AM5口的主板里面,X670屬于高端,核顯的話,個人覺得用B650E足矣,下面就推薦幾款給大家參考一下。
1、華碩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

華碩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可以說是相當靠譜的B650中板代表了。12+2組60A供電足以搞定全線銳龍AM5處理器,而且主板還搭載了大面積的散熱片,長時間滿載工作也可以保證穩定。此外,4條DDR5內存插槽標稱支持DDR56400內存,實測可支持DDR5 7800甚至更高頻的內存,板載PCIe 5.0 M.2插槽,I/O部分還支持USB4(需要另行購買擴展卡)和USB 3.2 Gen2×2,雙M.2插槽都配備了散熱片??偟膩碚f,華碩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用來搭配銳龍8000G算得上是一步到位的選擇。
2、映泰B650MT

?
映泰B650MT配備了8相供電,散熱片尺寸比較普通,建議玩家搭配銳龍5 8600G使用比較靠譜,價格定位也比較般配。此外,映泰B650MT也提供了1個PCIe 4.0×4 M.2插槽,兩條DDR5內存插槽,沒提供M.2 WIFI接口。不過它還是提供了一個一鍵修復BIOS的功能,調試的時候會比較有用。USB方面,它只提供了USB 3.2 Gen1,和主流B650還是有差距的。
總結:
雖然說,8700G在緩存、PCI-E通道各方面都和7000系列有差距,但并不算太大,而且內置的GPU接近于獨顯GTX1650的水平,足夠大家緩過一口氣。畢竟,顯卡溢價已經不是一天半天了,同樣是空氣顯卡,8700G也算是不錯的,只要搭配得當,性能、升級空間同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