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MD銳龍7000處理器產品布局已經很清晰了,后綴X系列適用于大眾用途,智酷非X系列是它的低功耗版,價格更實惠,X3D系列則是專注于極致游戲。聚焦到最熱門的主流市場,千元出頭就只有銳龍 7 5700X和銳龍 5 7600/7600X,顯然當局之勢5700X需要被逐步取代,于是銳龍5 7500F就此誕生。

銳龍5 7500F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呢?后綴F通常代表著英特爾無核顯版處理器的定義,現在由銳龍5 7500F作為第一款以后綴F為命名的AMD CPU,顯然它很有可能并不是銳龍7000家族唯一的無核顯版CPU,個人猜測F后綴CPU和B650有莫大的關系,另外銳龍5 7500F并不是中國特供版,只是在國內先發售而已 。
回歸到正題,正如上述規格表所見,銳龍5 7500F相比銳龍5 7600在加速和基礎頻率方面僅降低0.1GHz,屏蔽掉IOD中的核顯,除此之外兩者在規格上可以說是完全一致了。

銳龍5 7500F的對標產品顯然就是酷睿i5 13400F和13490F,目前確定銳龍5 7500F首發售價是1239元,這定價無疑是妥妥的死對頭,現在就拿手上的酷睿i5 13400F來對比一下,當作和13490F較量也行,反正性能差不了多少的。

銳龍5 7500F本次測試座駕來自華碩TUF GAMING A620M-PLUS WIFI,相比千元級的B650來說,A620只要它支持PBO就基本沒有什么性能差距了,剩下的功能其實完全是對標英特爾的B760,A620均價也要低于B760主板,這也算是銳龍5 7500F的其中優勢。

內存統一采用宏碁掠奪者Vesta II炫光星艦DDR5 6600CL34 16GBX2套裝,因為銳龍7000處理器內存控制器設定機制緣故,測試時會統一采用DDR5 6000來進行。

顯卡則是來自索泰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月白,屬于目前最強的消費級GPU,足以最大程度消除來自顯卡的瓶頸,以便體現銳龍5 7500F和酷睿i5 13400F真實性能差距。

CPU散熱器則是統一采用超頻三K6超越者風冷,兩款CPU使用原裝散熱器均可壓制,不過為了體現它倆在各方面的溫度差異,散熱器當然也要強大一些。

銳龍5 7500F的整機測試平臺,本次還是采用裸機形式測試,通電效果還不錯,只有內存和顯卡有ARGB燈光。
基準和內容創作性能對比

先把TUF GAMING A620M的BIOS版本刷到最新,這款主板供電不錯,所以自然也支持PBO技術,測試全程會把PBO設置到Enaled狀態,符合大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除此之外主板還可以設置AMD ECO(PPT、EDC、TDC已經預設好)、Enhancement等模式,主板并不能手動設置核心頻率,但也可以通過Enhancement模式提升性能降低溫度,后續有時間再細說。

其二這款主板是能進行內存超頻的,銳龍7000在同頻情況下通常最多能超到DDR5-6400Mhz,不過得看CPU體質好壞。本次就以銳龍7000甜點頻率進行測試吧,開啟XMP后時序會調節至DDR5-6000C30-36-36-76,屬于比較主流的參數設定。

銳龍5 7500F和酷睿i5 13400F的CPU-Z參數一覽,目前版本還不能完全正確識別銳龍5 7500F,在核心規模上,酷睿i5 13400F會多出來四個小核心,理論多核性能更強,酷睿i5 13400F大核固定睿頻4.1GHz+小核3.3GHz,而銳龍5 7500F在待機狀態下也能看到核心時常會睿頻至無限接近5.0GHz,三級緩存也更大。
簡單說下測試環境,操作系統是最新Windows 11 22H2,NVIDIA驅動是536.67 Game Ready WHQL,并在BIOS中開啟Resizable BAR技術提升一些顯卡性能。

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銳龍5 7500F表現

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酷睿i5 13400F表現
理論內存帶寬方面是酷睿i5 13400F優勝一些,這和銳龍7000本身Infinity Fabric總線設計有一定關系,而兩者在DDR5 6000C30設定下內存延遲是基本一致的。不過酷睿i5 13400F內存頻率上限確實更高,非K處理器一般都可以達到DDR5 7000MHz左右,但個人認為可玩性一般,畢竟玩DDR5超頻,至少需要帶K的i7級別才會是好搭檔,而銳龍5 7500F在同頻狀態下,極限可達到DDR5 6400MHz,光內存延遲來說酷睿i5 13400F并拉不開實質的性能差距。

CPU-Z分數,銳龍5 7500F單核分數666,多核分數5741
CPU-Z分數,酷睿i5 13400F單核分數745,多核分數6562
最常見的CPU-Z理論跑分,多核分數由于兩者總核心數并不一樣,酷睿i5 13400F要略勝一些,單核方面也要更高。單論銳龍5 7500F的分數,和同門的銳龍5 7600對比,其實多核基本是沒變化的,單核則是弱一些。

CINEBENCH R23分數,銳龍5 7500F單核分數1809 pts,多核分數14131 pts
CINEBENCH R23分數,酷睿i5 13400F單核分數1780 pts,多核分數16057 pts
再看具有代表性的實質性理論R23項目,銳龍5 7500F也是緊追銳龍5 7600,僅僅是單核方面落后2%左右,多核差距則是不足1%。反觀對比酷睿i5 13400F單核性能,它卻要落后一些,多核則是因為規模更大繼續領先不少。

7-ZIP壓縮和解壓縮,銳龍5 7500F壓縮速度為82407 KB/s,解壓縮為1140142 KB/s
7-ZIP壓縮和解壓縮,酷睿i5 13400F壓縮速度為79430 KB/s,解壓縮為982067 KB/s
涉及到日常較多的壓縮、解壓縮效率,銳龍5 7500F就要完全略勝一籌了,高頻的大核帶來顯著的優勢,這方面的性能和銳龍5 7600是無差異的。

X265 HD視頻編碼基準,銳龍5 7500F完成時間24秒左右
X265 HD視頻編碼基準,酷睿i5 13400F完成時間25秒左右
X265編碼方面,在主流1080P標準銳龍5 7500F勉強略勝一秒鐘,優勢是幾乎忽略不計的,恰恰也反映了大核效率依然很高。

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基準,銳龍5 7500F得分1032

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基準,酷睿i5 13400F得分1085
千元CPU用戶很少會涉及到高強度的渲染項目,而非線性編輯軟件的使用就很廣泛了,對于熱門的Premiere Pro,酷睿i5 13400F可以領先銳龍5 7500F大約5%左右,不過Premiere Pro發展到2023年版本,涉及到CPU單純性能的環節已經很少,一般都是和GPU協同進行的,所以性能體驗差距實際可能就體會不到了。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基準,銳龍5 7500F得分1335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基準,酷睿i5 13400F得分1194
另一個常用軟件Photoshop中,銳龍5 7500F則反過來領先酷睿i5 13400F達到12%之多,Photoshop和Premiere Pro并不一樣,Photoshop是一個需求CPU性能比重較大的軟件,銳龍5 7500F的高頻大核直接享受該紅利。
十一款游戲幀數對比、功耗和溫度表現

游戲方面,本次選取了一共十一款游戲,其中有四款屬于競技類游戲,也就是會更在意平均幀和1%LOW幀,其他游戲屬于3A級,也有今年的兩款重量級新作《生化危機4:重制版》和《暗黑破環神4》,為了充分體現CPU之間的最大性能差異,因此都是在1080P分辨率下測試,游戲畫質設定和測試方法都標注在數據圖表區域。

四款競技游戲幀數對比圖表

三款3A游戲幀數對比圖表

四款3A游戲幀數對比圖表
就以上十一款游戲成績平均下來,銳龍5 7500F可以領先酷睿i5 13400F達到11%左右,具體到競技游戲方面,像熱門的《絕地求生》領先幅度達到35%之多,即便i5 13400F搭配延遲更低的DDR4高頻內存,這巨大差距根本是無力回天之勢,其他三款競技游戲差距也達到了10%~20%之間。
至于3A游戲一般銳龍5 7500F可以領先5%到10%左右,只有兩款游戲落后于酷睿i5 13400F,但只有1%性能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這其實就是銳龍5 7500F大核+高頻所帶來的優勢,內存延遲兩者也沒差別。

銳龍5 7500F和酷睿i5 13400F在《騎馬與砍殺2》中的硬件OSD信息

銳龍5 7500F和酷睿i5 13400F在《絕地求生》中的硬件OSD信息
在幀數對比之后,我們再來探討一些信息,首先在某些游戲里,兩款CPU占用率也可以吃到50%以上,《騎馬與砍殺2》甚至接近80%,酷睿i5 13400F多出來的小核,在占用率方面其實沒體現多大優勢。
而游戲中的溫度表現酷睿i5 13400F確實更優秀,但具體到CPU功耗方面兩者是差不多的。值得一提的是,銳龍5 7500F在游戲中的全核頻率能達到5.05GHz,也就是和銳龍5 7600相差0.1GHz,實際體驗肯定無差別。

CINEBENCH R23十分鐘多核循環項目,銳龍5 7500F核心頻率浮動在4.9GHz左右,CPU二極管溫度為91℃,CPU Package功耗98W

CINEBENCH R23十分鐘多核循環項目,酷睿i5 13400F核心頻率穩定大核4.1GHz+小核3.3GHz,CPU Package溫度為63℃,CPU Package功耗101W
兩者極限功耗表現也都差不多,均在100W左右,當然銳龍5 7500F在B650主板上是可以實現手動超頻的,達到銳龍5 7600X的水平也不是不可能。極限情況下的溫度表現,酷睿i5 13400F的溫度數值看起來確實很低,散熱器最大轉速也就1248RPM,體感表現不錯,銳龍5 7500F則是繼承銳龍7000的特性——重載時會把CPU盡可能發揮都發揮出來,也就更接近TjMax上限溫度,溫度數值就沒那么好看,不過也反映出一個事實:在一定程度上對散熱器需求并不高。
本次搭配的硬件賣點介紹

平臺來自華碩TUF GAMING A620M-PLUS WIFI主板,標準M-ATX板型,外觀設計其實更偏向上一代B550重炮手——采用經典TUF GAMING風格+點綴式的黃色區域,A620定位要低于B650,但就這塊板子規格設計而言,它是可以完全勝任銳龍7000家族全新CPU的。

TUF GAMING A620M采用4+2+1相供電配置,其中4相服務于CPU VCore,配合單8pin供電接口,抗住最高端的銳龍 9 7950X還是很輕松的,畢竟它的標稱TDP也只有170W。內存方面標配四根DDR5插槽,最高可支持DDR5 6400+OC狀態,最新BIOS版本單根內存可支持48GB容量,即最高可達到192GB。

主板擁有兩組M.2插槽,均支持PCIe 4.0X4速率,其中第一組M.2插槽帶有便捷性卡扣設計,第二組則是需要自行安裝螺絲底座,帶寬由CPU提供。下方還有四組SATA接口,和M.2插槽互不影響。

主板I/O擋板是單獨分離的,配備4*USB 2.0、2*USB 3.2 Gen 1、2*DP、1*HDMI、2.5G網口、PS/2鍵鼠接口、Wi-Fi 6天線以及3*音頻接口,視頻輸出接口給的比較足,組建多屏、高清播放器方案也方便,不過并沒有Type-C接口了。

內存就是宏碁掠奪者Vesta II炫光星艦DDR5 6600CL34 16GBX2銀色套裝,采用鋁合金材質馬甲,高度達到50mm屬于典型的高梳子類型,擁有6000、6600和6800MHz等多種頻率選擇,也有銀色和黑色兩種版本可選。

鋁合金馬甲上具有斜紋凹槽設計,可以加強散熱效果,玩家在系統里面也可查看溫度傳感器方便監測。馬甲上方圈了一個區域來凸顯掠奪者的LOGO,頂部擁有RGB導光層,支持四大主板燈光軟件控制。

內存支持XMP 3.0技術,開啟后可達成DDR5 6600C34-40-40-105 & 1.4V,高頻+低時序預設調教還不錯,內存還采用精選的海力士A-Die顆粒,在主板和CPU足夠好情況下,能發揮很好的超頻潛力。

索泰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月白顯卡,整體設計呈現圓潤化風格,區別于同樣定位旗艦PGF系列,辨識度比較高,散熱方面升級到IceStorm 3.0,正面搭載了三枚11CM巨大尺寸風扇,內部采用了9根冰脈熱管+均熱板設計,用料豪華。

側面擁有全新全息SPECTRA 2.0 ARGB燈效設計,在對稱的“彩虹橋”區域是電鍍工藝形成的半透明涂層,在不通電時的精致感也很好,通電時會呈現流光ARGB燈效。

背面有厚實的金屬背板加裝,也是屬于充分圓潤化的設計,同時有一些不規則的曲線作為修飾。當然,背板的AMP LOGO和尾部線狀排列也是支持ARGB燈效的。除此之外,GPU核心部分擁有金屬固定支架加固,以便增強顯卡整體強度。

散熱器就是超頻三全新推出的K6超越者,分為黑和白兩個版本,和之前的K系列一樣,散熱風扇采用比常規單塔風冷更大的130mm規格,能提供更好的風量和風壓,散熱器高度也可控制在156mm,兼容性良好。

K6超越者采用第三代工藝熱管直觸底座,細看上圖打磨得還不錯,基本沒什么毛刺之處,散熱器還配備6根逆重力熱管,無論是平方和側放,都能發揮出最大的性能,重點是散熱器體積其實和常規4熱管相比沒差多少的。

K6超越者采用全金屬中心壓力扣具,支持最新LGA 1700和AM5平臺,上扣具AMD和英特爾是公用的切換平臺很方便,配件中還提供了一管EX90導熱硅脂,導熱系數高達14.8,非常良心。
結語

全文測試下來,銳龍5 7500F的優勢之處顯然比酷睿i5 13400F大很多,理論、內容創作性能方面兩者是不相伯仲的,游戲性能銳龍5 7500F得益于給力的高頻大核心,直接碾壓酷睿i5 13400F毫無壓力,本文的游戲平均能領先11%左右,而酷睿i5 13400F僅有的優勢體現在溫度方面,當然指的是極限負載情況下才有,實際日常游戲其實兩者溫度和功耗差不多的。